叶类 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叶。处方别名:竹叶、淡竹、淡竹叶、淡竹米、竹叶心、甘竹叶、竹叶卷心、迷身草、碎骨子。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处方别名:杷叶、枇杷叶、枇杷、广杷叶、炙杷叶。 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处方别名:荷叶、莲叶、荷钱、芰荷、藕叶。 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叶。处方别名:柏叶、侧柏叶、扁柏叶、扁柏、柏叶炭。 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尖叶番泻的叶。处方别名:泻叶、番泻叶、洋泻叶、辛那叶、辛拿叶、旃那叶、辛掰叶、泡竹叶、弟兄叶、地熏叶、通幽、通幽草。 泻热导滞。治热结便秘,积滞腹胀。(体虚及孕妇忌服) 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处方别名:大青、大青叶、菘蓝、大蓝、蓝靛叶、靛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脾胃虚寒者忌服)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叶。处方别名:桑叶、霜叶、双叶、冬桑叶、神仙草、炙桑叶。 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处方别名:苏叶、紫苏叶、香苏叶、赤苏叶。 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温病及气弱者忌服) 罗布麻: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的叶或全草。处方别名:罗布麻、罗布麻叶。 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本品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功劳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处方别名:功劳叶、枸骨、枸骨叶、枸骨刺、十大功劳、十大功劳叶、猫儿刺、羊角刺、老虎刺、八角刺、杠谷树、香木菌桂。 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治肺劳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混淆品: 功劳木:为小蘗科植物两种十大功劳的茎干。十大功劳、功劳木。 石楠叶: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叶。处方别名:石南叶、石楠叶、风药。 祛风补肾。用于风湿筋骨痛、阳痿遗精。 橘叶:为芸香科植物橘及栽培种的叶。处方别名:桔叶、橘叶、金桔叶、金橘叶。 疏肝,行气,化痰,消肿毒。治胁痛,乳痈,肺痈,咳嗽,胸膈痞满,疝气。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处方别名:银杏叶、白果叶、公孙叶。 益心敛肺,化湿止泻。治胸闷心痛,心悸怔忡,痰喘咳嗽,泻痢,白带。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处方别名:艾、艾叶、艾绒、艾蒿、蕲艾、艾蓬、草蓬、灸草、冰台。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阴虚血热者慎用) 苦丁茶:为冬青科植物大叶冬青的叶。处方别名:苦丁茶、苦茶。 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治头痛,齿痛,目赤,聤耳,热病烦渴,痢疾。 芙蓉叶: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处方别名:木芙蓉、芙蓉叶、七星花叶、芙蓉花叶。 清肺凉血,消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结炎、阑尾炎、痈疖脓肿、急性中耳炎、烧伤、烫伤。 臭梧桐:为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的嫩枝叶。处方别名:臭桐、臭梧桐、八角梧桐、海州常山、楸叶常山。 祛风湿,降血压。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 矮地茶:为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的全草。处方别名:平地木、紫金牛、老勿大、矮地茶、石青子、叶下红、叶底红、地茶、雪里珠、矮脚茶、矮脚樟。 化痰止咳,利湿,活血。用于咳嗽、痰中带血、慢性支气管炎、湿热黄疸、跌扑损伤。 (来源于药圈) 转发有礼 自即日起转发当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