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食管长约25cm,门齿距食管起点约15cm。 ●食管有三处狭窄: 一处在食管上端; 另一处在主动脉弓水平; 最后一处为食管穿过膈的裂孔处。 这三处狭窄是生理性的,但常为瘢痕性狭窄、憩室、肿瘤等病变的好发区域。 ●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标志,临床上称麦氏点。 ●阑尾动脉是肠系膜上动脉所属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属无侧支的终末动脉,当血运障碍时可使阑尾坏死。 ●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口炎病人的护理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 ●慢性胃炎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 ●慢性胃炎最可靠的确诊方法(辅助检查)是胃镜检查。 ●慢性胃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等)和(或)枸橼酸铋剂三联或四联治疗。 ●慢性胃炎有胆汁返流者,可用考来烯胺或氢氧化铝凝胶吸附。 ●硫糖铝在餐前1小时与睡前服用效果最好。促进胃动力的药,如吗丁啉或西沙必利等,能加速胃排空,应在饭前服用。有恶性贫血的人,可注射维生素B12加以纠正。 ●慢性胃炎应进行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牛奶、米汤等有利于中和胃酸,促进黏膜的修复,当病人出现少量出血时可予以食用。病人出现剧烈呕吐、呕血时应当禁食。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抑制胃内酸度的药物 一、H2受体拮抗剂 (西味替丁、法莫替丁) 抑制基础胃酸及刺激的胃酸分泌作用: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尼扎替丁>西咪替丁 二、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抑制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失活,抑酸作用最强,最持久,最强胃酸分泌抑制剂 三、制酸剂(氢氧化铝) 中和作用 ●保护黏膜的药物 一、硫糖铝 1.作用机理: ①粘覆在溃疡面阻止胃酸、胃蛋白酶侵袭溃疡面。 ②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 ③剌激皮生长因子分泌 2.副作用:便秘 二、枸橼酸铋钾 1.作用机理: 与硫糖铝相似,有较强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2.副作用:舌苔发黑,长期服用导致铋中毒 三、前列腺素类药物(米索前列醇) 1.作用机理: ①抑制胃酸分泌。 ②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③增加胃十二指肠黏膜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 2.副作用:主要用于NSAID溃疡的预防,副作用为腹泻。可收缩子宫,故孕妇忌用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好发部位:乙状结肠和直肠 ●症状:腹泻常见,黏液、脓血便甚至血便,常有里急后重感。 ●疼痛特点:疼痛→便意→便后缓解 ●体征:如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对于重病人应警惕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的发生。 ●辅助检查:结肠镜检查 ●治疗 ①首选药:柳氮磺吡啶。 作用机制:抗炎、杀菌和抑制免疫。 ②重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小儿腹泻的护理 ●秋冬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味,常有水、电解质紊乱。 ●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 ●小儿腹泻轻重最重要的区别点是:是否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机械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肠梗阻类型。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是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低位肠梗阻呕吐迟且少,呕吐物为粪样;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 ●肠梗阻病人,若呕吐物呈棕褐色或血性,则提示肠管有血运障碍。 ●绞窄性肠梗阻病人腹痛不间歇,呈持续性剧烈腹痛伴阵发性加重。 ●麻痹性肠梗阻为均匀性全腹胀。 ●肠道梗阻患者术后血压稳定给予半卧位,翻身和肢体活动,尽早活动促进肠蠕动,预防粘连。 ●肠梗阻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禁食、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最容易出现休克的肠梗阻类型:绞窄性肠梗阻。 附:肠套叠病人的护理 肠套叠常见于2岁以内儿童,伴有呕吐和果酱样血便,腹部可扪及腊肠形肿块,X线有“杯口状”阴影,治疗首选空气灌肠。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原因。 ●急性阑尾炎常见体征 1、腹痛 转移性右下腹痛是典型表现,多始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部。若阑尾发生穿孔,表现为腹痛突然加剧,并有腹膜炎症状 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3、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固定的压痛是最常见的体征,压痛部位常在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4、腹膜刺激征 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血的防卫反应 5、右下腹包块 多为阑尾周围脓肿的表现 6、门静脉炎 阑尾的血液最终回流入门静脉,阑尾炎症时可导致门静脉炎,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7、辅助体征 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诊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深,位于腰大肌前方;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靠近闭孔内肌 ●急性阑尾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出血 多因阑尾系膜结扎线松脱所致,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 2、切口感染 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术后3~5天体温升高,切口疼痛且局部有红肿、压痛或波动感。应给予抗生素、理疗等治疗,如已化脓应拆线引流 3、腹腔脓肿 炎症渗液积聚于膈下、肠间、盆腔而形成。表现为术后5~7天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上升,并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若发生盆腔脓肿,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等症状 4、肠瘘 多因阑尾残端结扎线松脱,或术中误伤盲肠所致 5、粘连性肠梗阻 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完全性肠梗阻者应手术治疗 6、阑尾残株炎 阑尾切除时若残端保留超过1cm,术后残株易复发炎症,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 格式3(16px,rgb(95,,))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腹外疝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是腹股沟斜疝;疝内容物以小肠最多见。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易复性斜疝是指病人自觉腹股沟区有肿块,偶有胀痛。平卧休息或用手可将肿块推送至腹腔回纳,肿块消失。 ●嵌顿性疝是指疝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之回纳,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绞窄性疝。 ●斜疝与直疝的区别 ●脐疝在小儿半岁以前采取非手术治疗,婴幼儿随着生长腹肌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 ●嵌顿性疝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时应尽早手术探查。绞窄性痛表示内容物己坏死,需立即手术治疗。 ●腹外疝术后当天取平卧位,膝下垫软枕,平卧3日,髋关节微屈(减腹压,利愈合,减疼痛)。 ●腹外疝术后防止复发: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斜疝修补术后,防止阴囊肿胀的最主要措施是:沙袋压迫伤口12~24小时,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 痔病人的护理 ●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为直肠黏膜,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 ●外痔位于齿状线下方,表面为肛管皮肤,血栓性外痔常见。 ●内痔的临床表现和分期 ●痔疮病人坐浴用1:高锰酸钾溶液温水坐浴,每日坐浴2次,便后坐浴。 ●痔初期,只需要调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热水坐浴。 ●Ⅰ、Ⅱ期内痔可选用注射疗法、胶圈套扎法。 ●Ⅱ、Ⅲ期内痔及混合痔,行痔核切除术;对疼痛剧烈的血栓性外痔,可行血栓性外痔剥离术。 ●痔疮病人若有便秘,可口服缓泻剂(液状石蜡),但忌灌肠。 ●鼓励痔疮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粗纤维素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肛瘘病人的护理 ●肛瘘最主要的原因是: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的。 ●肛瘘瘘口经常有脓液流出。 ●瘘管切除术或瘘管切开术,适用于低位肛瘘。挂线疗法,适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治疗,可避免肛管直肠环被一次切断引起肛门失禁。 ●肛瘘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应定期行直肠指诊,术后5~10天内以示指扩肛,1次/天,以防止肛门狭窄。 ●肛瘘病人热水坐浴用1:高锰酸钾溶液ml坐浴,温度为43~46℃,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肛瘘的分类 一、根据瘘口与瘘管的数目分 单纯性肛瘘:只存在单一瘘管 复杂性肛瘘:存在多个瘘口和瘘管,甚至有分支 二、根据瘘管所在的位置分 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 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病人的护理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绝大多数由肛窦炎、肛腺感染引起。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临床表现 ●直肠指检对直肠肛门周围脓肿有重要意义。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治疗:抗生素、温水坐浴、局部理疗促使炎症消退。 ●我国最常见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肛门周围脓肿。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 ●大结节肝硬化的基础上,肝迅速增大,肝表面发现结节,腹水血性,此时应考虑原发性肝癌。 ●腹水检查: 呈漏出液,若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时,可呈渗出液。 腹水呈血性,应考虑癌变可能,需作细胞学检查。 肝硬化+血性腹水=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精神症状=肝性脑病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可确诊为肝硬化。 ●肝硬化腹水的病人,限水、限盐在1.0~2.0g/d,进水ml/d左右。 ●每次放腹水在~ml,亦可一次放0ml,甚至放完,同时加输白蛋白40~60g。 ●肝硬化病人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酒,避免进食粗糙、尖锐或刺激性食物。 ●肝性脑病先兆者、血氨偏高者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有腹水时应给予低盐饮食,限制进水量。 ●大量腹水病人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少量腹水病人取平卧位,以增加肝、肾血流量。 ●腹腔穿刺放腹水术后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缚紧腹带,防止腹穿后腹内压骤降。 ●严重肝脏疾病病人手术前,最需要补充的维生素是维生素K。 ●我国肝硬化最主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 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细菌性肝脓肿最主要的入侵途径是胆道系统。 ●寒战和高热是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体温可达39~40℃,最常见体征为肝区压痛和肝大。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是: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 ●引流管护理 ①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引流和呼吸。 ②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每天用生理盐水多次或持续冲洗脓腔。 ③防止感染:每天更换引流瓶。 ④拔管:当脓腔引流液少于10ml时,可拔除引流管,改为凡士林纱条引流,适时换药,直至脓腔闭合 ●高热护理 ①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维持室温于18~22℃,湿度为50%~70% ②除须控制入水量者,保证高热病人每天至少摄入ml液体,以防缺水 ③物理降温:头枕冰袋、乙醇擦浴、灌肠(4℃生理盐水)等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肝炎后肝硬化 ●肝性脑病的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大剂量催眠镇静药、便秘、尿毒症、感染、外科手术等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避免大量排钾利尿、快速放腹水,禁用吗啡、地西泮、异丙嗪等镇静催眠药。 ●肝性脑病病人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禁用肥皂水灌肠。对急性门体分流性脑病昏迷病人以33.3%乳果糖ml灌肠作为首选治疗。 ●肝性脑病病人口服乳果糖,口服后在小肠内不会被分解,到达结肠后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内呈酸性,从而使氨的形成减少。 ●肝性脑病便秘者,可口服或鼻饲50%硫酸镁30~50ml导泻,也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溶液灌肠,忌用肥皂水灌肠。 ●肝性脑病病人清醒后,逐渐增加蛋白质量,每天20g,以植物蛋白为主。 ●肝性脑病病人显著腹水病人应限制钠、水量,限钠应mg/d,摄水量一般为:尿量+ml/d。 ●肝性脑病的治疗措施 (一)消除诱因 积极防治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避免快速、大量排钾利尿和放腹水,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不用或慎用镇静安眠药-麻醉药 (二)促进代谢纠正紊乱 1、降氨药 谷氨酸钾或谷氨酸钠与游离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从而降低血氨 2、支链氨基酸 可纠正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抑制大脑中假神经递质的形成 (三)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1、饮食 减少或临时停止蛋白质饮食 2、灌肠或导泻 鼻饲50%硫酸镁30~60ml导泻,以加速氨的排出;也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禁用肥皂水灌肠。对急性门体分流性脑病昏迷病人以33.3%乳果糖ml灌肠作为首选治疗 3、抑制肠道细菌生长 口服乳果糖,乳果糖被结肠细菌分解成乳酸和乙酸降低pH→减少氨吸收 (四)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1、禁止给病人应用安眠药和镇静药物 2、防止传染 3、防止大量口服水分或输液,过多液体可引起低血钾,稀释性低血钠、脑水肿等,可加重肝性脑病 4、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 5、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口服或鼻饲50%硫酸镁30~50ml导泻,也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溶液洗肠,忌用肥皂水灌肠 (五)饮食护理 1、限制蛋白质摄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2、显著腹水病人应限制钠、水量,限钠应2.0g/d,水入量一般为尿量加ml/d 3、不宜用维生素B6,因其可使多巴在外周神经处转为多已胺,影响多巴胺进入脑组织,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递质 (六)用药护理 1、新霉素不宜超过一个月,否则,出现听力和肾功能损害 2、谷氨酸盐为碱性,使用前可先注射维生素C,碱血者不宜使用 3、应用精氨酸时,含氯离子,不宜与碱性溶液配伍使用 4、乳果糖因在肠内产气过多,可能引起腹胀,绞痛,恶心等症状,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5、大量输注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警惕低血钾、心力衰竭和脑水肿 胆石症病人的护理 ●T型引流管 (一)拔管指征 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可以考虑拔管 (二)拔管时间 术后10~14日,试行夹管观察1~2天,夹管期间若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可经T管做胆道造影,造影后持续引流24小时以上。如胆道通畅无结石或其他病变,再次夹闭24~48小时,病人无不适可予拔管 (三)拔管后 局部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拔管后一周内警惕有无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 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胆囊结石及胆嚢炎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最常见的梗阻因素是:胆管结石 ●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胆囊坏疽穿孔 ●胆绞痛发作可给予哌替啶解痉止痛,但禁止用吗啡,以免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胆道梗阻。纠正凝血,肌内注射维生素Kmg,每日2次。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检查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为胆道疾病,我国最常见病因为胆石症。 ●腹痛常位于中上腹,常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 ●血清淀粉酶是胰腺炎首选的辅助检查。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胰)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即可诊断。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低钙血症及血糖升高。 ●急性胰腺炎禁用吗啡,因其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的护理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ml或循环血容量20%。呕血和(或)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门静脉高压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 ●内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一般在消化道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内镜不但可以明确病因,还可进行紧急止血治疗。 ●肝硬化者宜用新鲜血,因库存血含氨多易诱发肝性脑病。 ●垂体后叶素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但禁用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孕妇。 ●气囊管压迫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大量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为防止误吸,呕血时将头偏向一侧,必要时电动负压吸引器吸出气道分泌物、呕吐物。 ●急性大出血病人,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无明显活动出血病人给予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 ●上消化道大出血血尿素氮多在出血后数小时上升,24~48小时达到高峰。 ●出血量5ml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出血量50~70ml,可出现黑便; 出血量达~ml,可引起呕血; 出血超过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三腔二囊管的护理 一、操作前 解释操作的目的、配合的方法,减轻病人恐惧心理 二、操作中 先向胃囊注气~ml,缓缓向外牵引管道,再向食管囊注气ml 三、操作后 ①床前备剪刀,以防气囊破裂而造成的窒息,紧急抢救使用。 ②每12~24小时后应放气15~30分钟再加压;间断应用。 ③气囊压迫一般3~4天为限。 ④出血停止后,放出囊内气体,三腔二囊管不拔出,继续观察24小时,未再出血可考虑拔管。 ⑤拔管:口服液状石蜡油20~30ml,抽尽囊内气体,缓慢轻巧地拔管 慢性便秘病人的护理 ●慢性便秘药物治疗 一、润滑性泻剂 石蜡油能软化粪便,可口服或灌肠,但要注意吸入肺内可引起脂性肺炎,故不宜临睡时服用,以餐间服用较合适 二、高渗性泻剂 先向胃囊注气~ml,缓缓向外牵引管道,再向食管囊注气ml 三、盐类泻剂 含有不被吸收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由于渗透压的作用,使腔内保留足够的水分,促进肠蠕动。由于部分镁离子能够吸收,在有肾功能不全的便秘病人,谨慎服用 四、剌激性泻剂 如蓖麻油、蒽醌类药物、酚酞及双醋苯啶等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外科急腹症 (一般先有腹痛、后出现发热) ●内科急腹症特点: 先发热,后出现腹痛,腹痛多无固定部位 ●腹腔积血在ml以上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急腹症患者必须“四禁”——禁食、禁镇痛药、禁服泻药、禁灌肠。 ●对一切诊断不明或治疗方案未确定的急腹症病人应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麻醉性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治疗。 ●急腹症病人一般禁止灌肠,禁止服用泻药,避免造成感染扩散或使病情加重。 ●急腹症的辅助检查 往期推荐 内科计算公式及例题循环高频必考考点总结(一) 循环高频必考考点总结(二) ···THEEND·· 平台所有转载文章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商务合作请加 推荐阅读: 1、 护考生,这里有上百道图片题,请查收2、护考白送的85个知识点,你就记住了吗? 3、护考丨护士练习题8.5 确认过眼神获得更多护考信息请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hrhy.com/jbyy/126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