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一、概述 慢性胃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改变。 我国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将慢性胃炎分成:慢性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 (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的病因) 二、流行病学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本病为常见病。根据尸检资料,发病率为60%,高年组达80%,根据胃镜检查资料,占活检的55~80%,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为主,萎缩性胃炎(CAG)占15~20%。表现为粘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侵润。 慢性胃炎病人病程迁延,大多无症状或症状很轻。 部分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无规律性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 少数病例出现较重的症状:疼痛、厌食、消瘦,酷似胃癌的表现。 自身免疫性胃炎可有明显厌食、消瘦,伴有贫血、舌炎等。 三、主要病因:HP感染。 四、相关检查 1.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检查可作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脱垂等的诊断,并可与胃癌作鉴别诊断。 2.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可查是否为(HP)感染。 3.胆红素、转氨酶、淀粉酶化验和B超、CT等检查可与肝、胆、胰疾病作鉴别诊断。 4.腹部透视可与肠梗阻、肠穿孔作鉴别诊断。 5.血常规可协助与阑尾炎早期作鉴别。 6.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检查可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作鉴别诊断。 五、诊断 病变的分布和范围:胃窦、胃体和全胃 诊断依据:浅表性胃炎:红斑(点、片状、条状),粘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萎缩性胃炎:粘膜呈颗粒状,粘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活检取材:胃窦大弯、小弯及胃体小弯各1块。 活检的价值在于检测HP,区别是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排除早期胃癌。 六、治疗 推荐的HP治疗方案:四联疗法 对根除困难的可采用四联疗法 1、铋剂+两种抗生素+PPI 1).铋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mg+甲硝唑mg+PPI标准剂量,bid×2周。 2).铋剂标准剂量+四环素mg+甲硝唑mg+PPI标准剂量,bid×2周。 3).铋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mg+甲硝唑mg+PPI标准剂量,bid×1周。 2.十二指肠-胃反流助消化、改善胃动力 1).胃氧氯普胺。如胃复安、灭吐灵、呕感平、扑息吐,此为第一代胃动力药 2).多潘立酮。如吗丁林、胃得灵、哌双咪酮,为第二代胃动力药.(禁用) 3).西沙比利。如普瑞博思、西沙普雷特,为第三代胃动力药。 4).莫沙必利:是新型的第三代胃动力药 5).盐酸依托必利:是新型其它胃动力药,由日本比陆制药研制开发 3.自身免疫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 4.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补充复方维生素改善胃肠营养。 5.抑酸或抗酸治疗:适用于胃粘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的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七、对症治疗 1)增强胃粘膜防御能力 适用于胃粘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药物包括兼有阻断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消化作用和杀菌(包裹、干扰HP)作用的胶体铋、兼有抗酸和胆盐吸咐作用的铝碳酸制剂和具粘膜保护作用的硫糖铝等。 l2)抑制胃酸分泌 (1)H2受体拮抗剂 法莫替丁(Famotidine)20mgBID 尼扎替丁(Nizatidine)mgBID 雷尼替丁(Ranitidine)mgBID (2)PPI 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40mgQD 兰索拉唑(Lansoprazole)30mgQD 泮托拉唑(Pantoprazole)40mgQD 奥美拉唑(Omeprazole)20mgBID 雷贝拉唑(Rabeprazole)20mgQD 3)动力促进剂:适用于以上腹饱胀、早饱等症状为主者。 4)消除致病因子:如戒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停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 5)助消化药物、解痉、补充VitB、C、E等。 6)中药:辩证施治,可与西药联合应用。 7)恶性贫血:注射VitB12; 8)其他:睡眠差、有明显精神因素者:抗抑郁药和镇静药; 八、中医辨证论治 1、寒邪客胃证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代表方: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中成药-良附丸。 2.饮食伤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积滞,阻塞胃气。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中成药-保和丸 3.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 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中成药-柴胡疏肝散 4.湿热中阻证 症状: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 5.瘀血停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6.胃阴亏耗证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7.脾胃虚寒证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一针疗法 急性胃痛:梁丘(穴位注射) 呃逆(膈肌痉挛)、吐酸+反胃(反流性胃炎、食管炎)、饮食停胃(功能性消化不良)、呕吐:足三里(穴位注射) 寒性胃痛:中脘(灸) 气滞胀痛:太冲(点刺放血) 湿热阻胃:阴陵泉、阳陵泉(灸) 瘀血停胃:血海(自血) 胃阴亏耗:三阴交(灸) 加强取穴:内关、中脘、足三里 足三里注射常用药 甲钴胺1ml:ug/支 苯巴比妥1ml:0.1g/支 胃复安2ml:20mg/支 维生素B12ml:50mg/支 维生素B62ml:25mg/支 维生素Bml:0.25mg/支 氯丙嗪2ml:50mg/支 香菇多糖2ml:4mg/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hrhy.com/mxlw/111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