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好人王须良坚守岗位34年传递医者大爱

时间:2024/9/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百家号江苏丹阳讯(记者 佘记其 通讯员 陈哲)今年57岁的王须良是丹阳市延陵镇联兴村的一名乡村医生,扎根乡村34年,作为一名党员,他用尽所学为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在了农村,用爱和坚守呵护全村百姓健康,传递医者大爱,受到当地村民的赞誉。前不久,他被评为年第四季度“镇江好人”。

王须良的爷爷是当年松卜公社的医生,父亲是麦溪卫生院的医生,十里八村有谁生病需要治疗,不管什么时候,王须良的父亲都会立即出诊。“受父亲和爷爷的影响,我从小励志要和他们一样救死扶伤,所以就报考了卫校。”毕业后,接过长辈的接力棒,王须良来到了蒯庄村做了一名乡村医生。

“王医生,您帮我扎了几次针后,我头皮发麻和颈椎疼的症状明显好多了,还请您再帮我看看……”年12月14日下午,南京市民李先生专程赶到丹阳市延陵镇联兴村卫生室,请求王须良帮他治疗颈椎病。因为工作原因,李先生患颈椎病多年,近几年,颈椎压迫到神经,他头皮经常发麻,医院,但是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年年底,他听一位朋友说王须良用扎针的方法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的效果,于是立即驱车赶来,“下午扎的针,第二天早上就见效果了,王医生不仅医术好,医德也很高尚。”扎完针正在卫生室里休息的李先生竖起拇指夸赞王须良。

“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卫生条件跟不上,生病很常见,我每天要看七八十个病人。”回忆起当年,王须良颇有感慨,不同于现在的坐诊,那时候,他基本上都是背着医药箱出诊,除了吃饭,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奔波在外,有时候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王须良说,“有时出诊,我一天要步行10公里左右。”

年的冬天,天下着雪,凌晨一点多,他睡得迷迷糊糊,突然有人来敲门。“对方说他爱人肚子疼得厉害,我立即穿上衣服,套上雨鞋,背上医药箱,赶到他的家里。”王须良说,经过检查,对方是得了急性阑尾炎,需医院,但是,天正在下着雪,又没有交通工具,于是,他便和病患家属一起,用板车将患者送到了当时的麦溪卫生院……

  一位薛姓村民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的孩子生病,王须良上门治疗好几次,每次都是匆匆离开,连一口水也来不及喝,“后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我们想要感谢王医生,拿了一筐鸡蛋去,但他说什么也不肯收下,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不能掺杂任何杂念。”

联兴村卫生室的服务范围是蒯庄村、后湖村、岗头村和方便村四个村,因为医术好,医德高尚,渐渐的,周边村子以及丹阳市以外的患者慕名而来治病,名声越传越远,联兴村卫生室的墙上挂满了患者及家属送来的锦旗。

年,蒯庄村一位村民到卫生室治病,王须良一分钱也没有收,后来听另一名医生说起,他才知道是王须良帮他垫付了医药费。关于这件事,王须良告诉记者:“他家的情况我知道,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比较困难,所以我就帮他交了医药费,乡里乡亲,平时大家都相互帮衬,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

“我们一家三代人都在他这里看病,村里有人生病了,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王须良,实在需要手术或者住院了,医院治疗。”采访握别时,村民王云耇告诉记者,“医院相比,我们随时能找到王医生帮我们看病,很方便,他就像是我们身边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hrhy.com/jbbj/163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