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考前冲刺第一专题

时间:2017-11-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食管癌   胃癌   结肠癌   直肠癌   肝癌   胆管癌   胰头癌   壶腹周围癌

第一、食管癌

  一、病理   较多见于胸中段。

早期

隐伏型(充血型)——最早期,多为原位癌;斑块型——最多见;糜烂型;D.乳头型,病变较晚。

中晚期

髓质型B.蕈伞型C.溃疡型D.缩窄型(硬化型)E.腔内型

  二、临床表现   早期——吞咽固体食物时不适感(常不典型,易被忽略)。   包括:A、哽噎感、胸骨后疼痛;   B、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或异物感。中晚期——进行性咽下困难

症状

原因

1.声音嘶哑

侵犯喉返神经

2.持续胸痛或背痛

侵犯食管旁组织

3.Horner综合征

压迫颈交感神经节

4.呛咳

食管严重梗阻致内容物反流入呼吸道

5.吞咽水或食物时剧烈呛咳,并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侵入气管、支气管,出现食管气管或食管支气管瘘

6.黄疸、腹水、昏迷

肝、脑转移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题干

选项

确诊

食管镜

2.普查

B.食管脱落细胞检查

3.常用/首先采用

C.食管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4.显示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确定放射治疗靶区

D.CT

5.判断食管癌的浸润层次、向外扩展深度以及有无周围淋巴结或邻近脏器转移;对肿瘤分期、制订治疗方案、评估外科手术切除可能性以及判断预后有很大帮助

E.超声内镜检查(EUS)

  鉴别诊断   早期:(1)返流性食管炎(2)食管憩室(3)食管静脉曲张。   中晚期:(1)食管良性肿瘤(2)贲门失弛缓症。   (1)返流性食管炎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吞钡X线检查:虫蚀样或蚯蚓状充盈缺损,胃底静脉曲张时可见菊花样充盈缺损。   (3)食管憩室:憩室增大,可在吞咽时有咕噜声。   (4)贲门失弛缓症   ①咽下困难、胸骨后沉重感或阻塞感。常与精神因素有关。初为间歇发作,后呈持续性进食困难。   ②热食较易通过,有时咽固体食物反而可以通过(与食道癌相反!)。   食管吞钡造影:食管下端及贲门部呈漏斗状或鸟嘴状。   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或口服、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可使受阻钡剂通过。   (5)食管良性肿瘤   平滑肌瘤:黏膜完整,呈椭圆形、生姜形或螺旋形。   食管X线吞钡检查:可出现“半月状”压迹。   食管镜:肿瘤表面黏膜光滑、正常。(切勿活检致使黏膜破坏)。

第二、胃癌

  一、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1.微小胃癌:癌灶直径<5mm。   2.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   3.一点癌:胃镜黏膜活检组织中查见癌,但切除后的胃标本虽经全黏膜取材未见癌组织。   二、病理   1.肉眼分型

早期

Ⅰ型(隆起型)

Ⅱ型(浅表型)

Ⅲ型(凹陷型)

进展期

BorrmannⅠ型(结节型)

BorrmannⅡ型(溃疡限局型)

BorrmannⅢ型(溃疡浸润型)

BorrmannⅣ型(弥漫浸润型)皮革胃

  扩散与转移   (1)淋巴结转移——主要。   (2)直接浸润   (3)血行转移——晚期。以肝脏转移为多。   (4)腹膜种植转移:女性患者胃癌——卵巢转移瘤,称Krukenberg瘤。   三、临床表现   (1)早期——无特异性。   (2)进展期——最常见:疼痛与体重减轻。   四、诊断   X线钡餐——常用   胃镜——最有效   腹部B超——观察胃的邻近脏器受浸润及转移情况   螺旋CT——有助于诊断和术前临床分期   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判断淋巴结与远处转移病灶情况   X线钡餐检查、纤维胃镜检查和胃液细胞学检查是3项关键性手段。3项联合应用早期诊断率达98%。   五、治疗   1.手术——主导地位。   胃癌根治性切除:   早期:D2以下的胃切除术。   进展期:D2淋巴结廓清的胃切除术。   姑息性手术。   ①胃部分切除术——仅行胃癌原发病灶的局部姑息性切除。   适用于年高体弱或大出血、穿孔,病情严重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者。   ②根治性胃近端大部切除、胃远端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前两者胃切断线要求:距肿瘤肉眼边缘5cm以上,且应切除3/4~4/5胃组织。胃近端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切除食管下端即距离贲门3~4cm。胃远端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切除十二指肠第一段即距离幽门3~4cm。   2.其他治疗   化疗适应证:年龄40岁;癌灶面积5cm2;   多发癌灶;   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   进展期胃癌术后、根治术后复发。

第三、结肠癌

  一、病理

  溃疡(常见)——浸润(左)——肿块(右)   TANG原创   Dukes分期法

分期

病灶范围

DukesA

局限于黏膜内   达黏膜下层   累及肌层,但未穿透浆膜

DukesB

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DukesC

12

穿透肠壁,转移至结肠壁及结肠旁淋巴结   穿透肠壁,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DukesD

远处或腹腔转移,广泛浸润无法切除

  结肠癌TNM分期应试版

肿瘤侵及T

淋巴结N

远处M

原位癌

黏膜下层或黏膜肌层

固有肌层

浆膜下

穿透浆膜层

1~3个

≥4

Tis

T1

T2

T3

T4

N1

N2

M1

  二、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或黏液血便。

常见病理类型

临床特点

右半结肠癌

肿块型或溃疡型——不易引起肠腔狭窄。

全身症状、贫血、腹部肿块。

左半结肠癌

浸润型——低位肠梗阻。

肠梗阻、便秘、腹泻、便血。

  三、诊断——以下情况列为高危人群。   凡40岁以上,有:   ①1级亲属结直肠癌史者;   ②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者;   ③大便潜血(+)者;   ④有以下两项以上者:黏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者。   小口诀   腹泻便秘粘血便,   精神创伤阑尾炎。

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①粪便潜血试验

普查筛检或早期诊断的线索;

②X线气钡灌肠对比造影

③血清癌胚抗原(CEA)

手术效果的判断及术后复发的监测(而非诊断!)

④超声、CT、MRI

有助于发现转移灶和肿瘤周围浸润情况;

⑤纤维结肠镜

确诊;超声内镜——还可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术前肿瘤分期。

  四、治疗及预后——手术为主。   肠道准备:   术前12~24小时服用泻剂;   术前一天服用甲硝唑。   预后:5年生存率——DukesA(80%)   DukesB(65%)   DukesC(30%)

第四、直肠癌

  (一)临床表现   (1)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   (2)癌肿破溃感染症状:大便表面带血,严重时出现脓血便。   (3)肠壁狭窄症状:大便变形、变细,严重时低位肠梗阻的症状。   (4)晚期:侵犯前列腺:尿频、尿痛。   (二)诊断

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直肠指检

简单而重要。

大便潜血检查

发现早期直肠癌的有效措施——筛查;

内镜检查

确诊;

腔内超声

探查肿瘤浸润层次,淋巴结转移及邻近脏器受累情况。

  (三)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根治性手术。

手术方法

适应证

1.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Dixon),又称直肠前切除术。

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cm以上。   要求:远端切缘距癌肿下缘2cm以上。

2.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

腹膜反折以下。

3.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手术)

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Miles手术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术者。

第五、肝癌

  (一)病理   微小肝癌(直径≤2cm)   小肝癌(>2cm,≤5cm)   大肝癌(>5cm,≤l0cm)   巨大肝癌(>10cm)   (二)临床表现(出现即非早期)。   1.肝区疼痛:首发症状。   2.肝大:中、晚期最常见的主要体征。   3.黄疸。   4.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晚期可恶病质。   少数:可出现伴癌综合征,以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较常见,还可有高血钙、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   5.转移   肝内;肝外:血行转移最多见于肺。   淋巴转移:至肝门淋巴结最多。   (三)辅助检查   1.血清甲胎蛋白(AFP)——对诊断肝细胞癌有相对专一性。   AFPμg/L。30%(--)。   影像学检查:   1.B超:首选。普查。   2.CT:可检出微小癌灶。   3.MRI:对肝癌与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并可显示血管和胆道内有无癌栓。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A.诊断

(1)影像学标准

两种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有>2cm的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

(2)影像学结合AFP标准

一种影像学检查显示有>2cm的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同时伴有AFP≥μg/L(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炎及转移性肝癌)。

  B.鉴别诊断:   活动性肝病:定期多次随访测定AFP和ALT。   ①ALT持续增高,AFP和ALT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增高——活动性肝病可能性大;   ②AFP升高而ALT正常或降低,两者曲线分离——肝癌可能性大。   (五)治疗   1.外科治疗——早期手术切除:首选、最有效。   手术切除——手术适应证:   可作根治性肝癌切除者——简化记忆版   单发;   多发3,局限;   受累30%。   仅可做姑息性肝切除者——简化记忆版   多发3-5个;   大/巨大,但无瘤侧肝代偿性增大全肝50%;   总体感觉——偏积极:能切就切(即使有淋巴或远处转移)   2.化疗原则上不做全身化疗。   可行区域化疗或化疗栓塞。   也可行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第六、胆管癌

  (一)临床表现   (1)黄疸:进行性加重。大便灰白。   (2)胆道感染:典型的胆管炎表现。   (3)胆囊肿大:   中、下段胆管癌——胆囊肿大,Murphy征可(-);   上段胆管癌——胆囊不可触及。   (4)肝脏肿大:肿瘤侵犯或压迫门静脉——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晚期:可并发肝肾综合征。   (二)辅助检查   (1)影像学   ①首选B超。   ②ERCP:仅下段胆管癌诊断有帮助。   (2)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ALP和γ-GT均显著升高,而ALT和AST只轻度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原因:胆道梗阻致维生素K吸收障碍,肝合成凝血因子受阻)。

第七、胰头癌

  (一)临床表现——最常见:腹痛、黄疸和消瘦。   1.症状   (1)上腹疼痛、不适——常见的首发症状。   (2)黄疸——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3)消化道症状:   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腹泻。   晚期侵及十二指肠——上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2.体征:   (1)消瘦、上腹压痛和黄疸。   (2)肝大、质硬、表面光滑。   (3)Courvoisier征:胰头癌患者查体时可扪及囊性、无压痛、光滑并可推移的胀大胆囊。   (二)辅助检查

1.B超

可发现胰头部占位,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胀大,胰管扩张(正常直径≤3mm)。

2.内镜超声

优于普通B超,可穿刺取组织活检。

3.CT

判定肿瘤是否侵犯大血管,是否可切除。还可发现淋巴结和肝内转移。

4.胃肠钡餐透视

反“3”形征象。

5.ERCP

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壁和壶腹有无癌肿浸润。

6.PTC(经皮经肝胆道造影)

适用于ERCP插管失败或胆总管下端梗阻不能插管者。

  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粪便灰白色,粪胆原减少或消失。   CAl9-9。K-ras基因突变。   (三)治疗——手术。   1.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   2.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

第八、壶腹周围癌

  壶腹癌   胆总管下端癌   十二指肠腺癌   3种壶腹周围癌的鉴别(TANG)

症状

ERCP

壶腹癌

黄疸出现早,可呈波动性,常合并胆管感染。大便潜血可为阳性。

十二指肠乳头隆起的菜花样肿物。胆管与胰管于汇合处中断,其上方胆胰管扩张。

胆总管下端癌

黄疸进行性加重,出现陶土色大便。多无胆道感染。恶性程度较高。

胆管不显影或梗阻上方胆管扩张,其下方中断,胰管可显影。

十二指肠腺癌

黄疸出现较晚,不深,进展较慢。大便潜血可阳性,常有轻度贫血。

(-)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好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hrhy.com/jbbj/74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