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业如何走出网络迷局

时间:2016-4-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音像业如何走出“络迷局”

昔日风光无穷,如今寸步难行―――

(蔡子君/画)

作为全国最大的音像制品批发基地,广东音像城最近对外宣布,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严重下滑趋势。不只广东,全国各地的音像企业都在抱怨:日子大不如前了。作为文化产业支柱的音像业,曾因其丰富的利润而备受青睐,如今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昔日的朝阳产业突然迈进“夕阳”?盗版泛滥 络下载  国产音像业艰苦求存盗版泛滥是国内音像业堕入窘境的缘由之一。目前正盛行的一种盗版紧缩碟,称“HD-VD”,其压缩率高于DVD几倍乃至几十倍,内容装载量远远多于普通碟,而且特别便宜。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新传媒的蓬勃发展,侵权行为日趋严重。据了解,现在全球每分钟就有14000首音乐作品在上被非法获得,可以播放下载音乐的MP3机仅去年在我国的销量就达400多万台。词曲唱兼于一身的音乐人郭峰对此十分无奈。他说,过去盗版问题已让音像业穷于应付,如今络下载和点播更是雪上加霜。知名音像企业俏佳人音像公司的李丰经理也将目前的窘境归咎于络。她认为,络对音像制品的无序使用,包括盗取、非法下载和便宜买断,使音像制品内容制作商和营销商的利益遭到极大伤害。现在随着《互联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的实施,和一些音像制作公司维权力度的加大,许多站便找上门来,想以低价购买版权。他们出价常常只有几千元,其实背后可以赢利百万乃至千万。中国唱片总公司副总经理李小平说,开始时还没把络下载和点播当一回事,以为不会太多,不料点击率居然如此惊人,确切严重影响了音像业的经营和生存。监控乏术 情况复杂  国产音像业维权不容易国外几家著名音像公司为了保护本身权益,已与各种侵权行为打起了官司。今年5月30日,我国《互联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开始实行。不久前,几家音像公司状告“百度”一事表明,我国的一些音像公司已开始积极应对络侵权行为。不过,据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马继超主任介绍,络维权操作起来并非易事。目前的困难在于缺少有力的监控方式,相干的法规仍需完善,而且由于各类数据不确切,治疗白癜风的偏方使付酬数字与实际情况远远不符。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正在开发新的软件,期待能寻觅到一种比较好的监控手段。北京世纪星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经理孙毅刚认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络侵权行为也应关注。一些音乐爱好者建立的站不以营利为目的,自以为是在为乐迷做好事,由他们那里下载的作品也相当多。这类官司对音像公司而言,可谓想打又不愿打。音乐评论家金兆钧认为,现在音像业和络业的矛盾非常复杂,正处在对峙加融会的阶段。有的制作人想维权,有的却希望通过下载宣扬、推行自己的作品。这对一般用户来讲,很难分清。这说明,在下载问题上不能都以盗版论处。所以,许多问题不能仅靠法律手段去解决。转变思路寻求共赢国产音像业亟待转型中国音像协会秘书长王炬和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总经理江凌认为,要振兴音像业,既要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盗版行动,也要勇于面对络的冲击。下载音乐很难盗版,上大规模侵权今后在日趋严厉的监控和诉讼眼前也会愈来愈困难,合法下载将会逐步成为主流。他们介绍说,2004年,欧美的合法下载音乐数量上升到2亿多首,收入达3亿多美元,是2003年的6倍。一些音像公司不再把注意力仅仅放在维权方面,而是开始与络公司合作,分享利益;而一些站也开始清算、规范音像作品的下载,并划拨出资金专门向唱片公司购买版权。他们相信,这也将是中国音像业的发展趋势。据介绍,国际音像业近年来不但积极参与络业,而且主动与络、商合作,为付费下载设计了许多成功方法,通过下载取得的收益极其可观。过去我国的音像营销与国际营销体系差距很大,现在转向络后,全球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这对我国音像业是史无前例的机遇。王炬认为,音像业的营销和传云南白癜风医院播转向络以后,音像内容可以更直接、更迅速地面对社会,接受市场的检验,经济收效快。而且,传统音像一般都是推出专辑,而数字音乐可以让消费者一首一首购买,提高了音乐作品的市场销量。新的欣赏习惯也使音像产品的多功能开发具有了广阔前景,引发出一个无线音像产品的巨大市场。数字音乐播放器可以把全部音乐收藏库带在身旁,不但随身听、随便放,还可以任意选取,增强了人们欣赏音乐的愿望。王炬和江凌认为,在络营销和络传播的时期,音像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原创作品上。而我国音像业原创匮乏,“搬运工”式的音像公司将会面临极大的生存考验。还有一些国有音像企业,原创作品大量库存,而没法进入市场,在完全市场化的络营销眼前,也会面临窘境。他们建议,国内音像业面对络冲击不要总是怨天尤人,而是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才能迅速改变目前这类被动的局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hrhy.com/jbbj/7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