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捷播报心理学有理论说,不确定性是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人们对麻醉的恐惧感,是源于对麻醉的陌生和不了解。 由于普通大众对麻醉基本知识及过程缺乏了解,更难揭开麻醉的神秘面纱,有许多人甚至简单以为,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这种有失偏颇的理论一直在流传,有时感觉影响有些深远,麻醉被视为一种让人睡着的艺术,作为常人的朴素看法,这虽平和易懂,但并不确切。麻醉远非如此简单,让你“睡觉”的背后,更凝聚着现代医学科技的高含金量。 “麻醉究竟是什么?”麻醉医生的工作就是麻醉,那到底什么是麻醉,麻醉又是怎么做的呢?麻醉一词,望文生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不醒。而现代麻醉的定义即: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全身或局部暂时并可逆性地失去反应,以达到手术能顺利进行的目的。一次好的麻醉不仅要无痛,更重要的是要保证病人的绝对安全,并且可以依据手术的需要使肌肉松弛便于手术顺利进行,因而麻醉对手术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 由于近代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手术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原来的手术禁区已经能够成功地进行手术,这些都是和麻醉学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此外,麻醉已扩展到疼痛的治疗、复苏、重症监测等领域。简言之,麻醉便是用药物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随着外科手术和麻醉学的进展,麻醉已远非单纯解决手术止痛的目的。若对麻醉类型进行区分,可大致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类:全身麻醉,便是常言道的“睡着状态”,病人意识消失,全身肌肉松弛,也不会体验到疼痛。局部麻醉,顾名思义,只是身体某些部位的麻醉。最常见的局部麻醉比如拔牙时,医生会先在你牙根附近注射一些局部麻醉药物,以免你感到疼痛。局部麻醉还包括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俗称“腰麻”),也就是大家所熟称的“半身麻醉”。麻醉医生会在你后背中间进行一番操作,然后你便感觉到下半身被麻倒:你虽知道手术刀在切割,但不会感受到疼痛。就是我们常讲的痛觉与感觉分离。 现今,全身麻醉的比例日渐提高,医院能占到60%以上,全身麻醉其过程可分为: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打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将整个过程视为一架客机的飞行,飞机飞行最危险的阶段是起飞和降落,麻醉的诱导就好比飞机起飞而苏醒好比飞机降落,这两个过程都是非常关键和危险的,所谓麻醉诱导,便是让人由清醒转为睡着状态,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通常麻醉医生通过好几种药物综合作用,像镇静催眠药、阿片类镇痛药、肌肉松弛剂等。由于没有意识、全身肌肉松弛,你已丧失呼吸的力量,麻醉医生还要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此后,一台麻醉机将持续以机械力量,为你提供氧气及麻醉气体,保证你不会缺氧,又能保证你处于麻醉状态。麻醉苏醒,便是“由梦转醒”的过程。恰如人睡足了就会醒来,麻醉药物在体内被代谢殆尽时,麻醉状态便不能继续保持,人便进入麻醉苏醒阶段。当你睁开双眼,听到医生呼唤,全身肌肉力量恢复时,气管导管会被拔除,进入麻醉恢复室观察一段时间确认完全清醒后便能安返病房。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句俗语很到位,形象描述了麻醉医生在一台外科手术中的重要作用。在手术台上,外科医生的工作仅是在病变部位动刀子,麻醉医生则更为忙碌。他们调控患者麻醉深度,让患者处于无痛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保证麻醉安全,在紧急情况下(如术中大出血,急性心衰等),则是忙上加忙。 因此,麻醉医生被誉为“无影灯下的生命保护神”。他们需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如病理生理、药理、内科、外科、妇儿、麻醉等基础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内容,麻醉医生必须具备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管理好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同时,还必须具备细致的观察能力,力求面面俱到。 总而言之,他们是一群忙而有序,稳且专心的医生。其实,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就像一对孪生兄弟,难以分舍;麻醉的目的是保证手术开展,手术顺利的前提是麻醉成功。 相较于手术的“治病”,麻醉则是“保命”。某些时候,麻醉甚至比手术本身更为重要。在手术台上,每天都有病人因同样的的疾病手术,然病人的全身状况可能完全不同,麻醉方式和处理将有天壤之别。如一名年过九旬的糖尿病、冠心病老人,因急性阑尾炎而走上手术台时,与20岁的年轻人相比,麻醉医生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术中变化可能极为复杂和凶险。 这也恰好印证了麻醉医生一句嘴边话-----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这句话也时刻警醒着麻醉医生:做好每一台麻醉,让患者“梦醒之间,轻松自如”。 作者投稿曹启军,江医院麻醉科相关阅读点击了解: 告知病情,如何做到恰如其分? 当高跟鞋爱上足踝 医者之痛,你被戳中了吗? 病人借刷医保卡,医生你管还是不管? 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治疗皮肤病最好的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hrhy.com/jbzl/61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