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恋爱是甜蜜的。分手后又是如此痛苦。我们该怎么样从分手的状态步入婚姻之中?在恋爱过程中又该注意什么? 一、爬出单身陷阱。 (1)走出失恋的过程。有两类困难户走出失恋比较难,第一类困难户是多次恋爱未能结婚的,谈了很多次恋爱,重复了很多次悲剧的故事,每一次都刻骨铭心,最后结不了婚。这种人有一个自己固有的故事,她总是在重复自己脑海中那个固有的故事:这一任男友一开始看起来还行,最后发现和上一任差不多,又发现下一任也同样是渣男,就是故事在不断地重复。第二类是一直处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的人,可能一段关系持续了二十年、三十年,最后突然离婚。这种人也很难走出来,因为他之前有一段非常稳固的关系,结果突然之间失去了。这两种人是爬出单身陷阱的困难户。 (2)刚刚分手的时候是疗愈期,要避免纠葛。好多人刚刚结束一段感情,就想赶紧谈一个,因为太寂寞了。但这个时候赶紧谈一个造成的伤害可能会更大,因为这个时候你对上一段感情没有反思,没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讲另外一个爱情故事,所以就很容易重复之前的模式。而且你会觉得“累觉不爱”,就是上一段关系持续的时间太长了,觉得自己太累,没有爱的能力了。所以在这段疗愈期的感情纠葛,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不要过早地涉入感情中去。 (3)要跟过去的恋情告别。这里讲的是悲伤的五个阶段,我们在讲领导力的时候也讲过悲伤的五个阶段。这是一个来自瑞士的专家做的研究,研究的是人被通知得了癌症以后的心态。他们观察了很多个案例之后研究出来一条曲线。就跟我们小时候丢自行车的反应是一样的,你到操场上发现自行车丢了,第一个反应叫作否认,“这不可能,肯定在别的地方”,然后到处找;第二个阶段叫愤怒,“我要报仇,我要去抓住这个偷自行车的人”;第三个阶段叫作妥协,“算了,走回去吧”;第四个阶段是沮丧,回家被揍一顿;第五个阶段是接受,“自行车丢了,就这样吧”。这个过程跟另一半说要和你离婚,跟医生通知你患了癌症是一样的,人们在接受一个巨大的打击的时候,一般都会经历这五个阶段。所以你得知道自己现在处在哪个阶段。而且这五个阶段会反复,因为事情太复杂,有时候你可能以为自己接受了,过两天又回到愤怒的阶段,都有可能。 二、走出悲伤寻爱前行。 (1)给分手一个合理的解释。找到你为什么要跟他分手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反思总结的过程。可以是三观不一致,可以是喜好不相同......什么都行,得为分手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2)时间可以治愈一切。要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所有的人和事在时间面前都不值得一提。 (3)用新理念生活。好好想想你现在要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人生,你要寻找的是什么样的人与你共度余生。当然这也包括过好单身生活。 保持乐观的心态,宁愿做常犯错的乐观者,也不要做经常正确的悲观者;小心自己的消极思维,不要总是因为失败了几次恋情就消极抵抗,事实上你只需要成功一次就够了;不在草木皆兵,你不需要对他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过度敏感,要有“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的态度;找出不同的解释,想想其它的可能性。 三、为爱做准备 (1)了解过去。走出悲伤寻爱前行的过程中要去思索你的恋爱剧本。我们把人类所有的故事分成七个类型。你在脑海中很有可能会把你的恋爱关系套上一个类型的故事,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个故事的话,它很可能就会在你身上一再重演。哪七个类型呢? 第一种叫战胜怪兽,像《西游记》一样,一路战胜怪兽。比如你跟这个人结婚,最大的动力来自他妈妈反对,他妈越反对,你就越想结婚,这种故事就是典型的战胜怪兽的故事。第二种叫白手起家,就是一开始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后来慢慢地一起打造出一番事业,创造一个商业帝国,这是白手起家的故事。比如你们俩从青梅竹马的时候就在一起,或者一块儿北漂,这是白手起家的故事。第三种叫追求,就是你在不断地追寻一个东西。比如《七龙珠》就是典型的追求的故事,我们想要凑齐七个龙珠,这是一种故事。第四种叫远航归来,像《奥德赛》里讲的那种。比如咱们俩这么多年没见了,然后你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光彩照人,这是远航归来的英雄故事,奥德赛式的故事。第五种和第六种分别是喜剧故事和悲剧故事。各位知道喜剧和悲剧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吗?这两种的开始都是一样的,都是这个人的生活中有一些不平衡,但喜剧是经过了这个故事之后,这个人逐渐找回了平衡,这个叫作喜剧,最后是大团圆结局;悲剧的故事是这个不平衡变得越来越不平衡,最后主角终于倒下了,这就是区别。《泰囧》就是喜剧故事,这个人一开始生活不平衡,到最后平衡了,这是喜剧故事;《李尔王》就是典型的悲剧故事,这个人一开始有怀疑、猜忌,后来这种怀疑、猜忌变得越来越厉害,最后导致所有人都死掉了,这是悲剧故事。最后一种叫作重生的故事,周星驰电影最喜欢演重生的故事,就像小虫子最后变成蝴蝶飞出来。 这些故事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呢?各位,我们的价值观怎么建立的?看故事建立的。我们看了那么多的故事,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说不定你就把自己投射在了林黛玉、扈三娘身上。你很有可能把自己投射在哪一个人物身上,你会重复他的那个故事,那个故事就在你的生活中不断地发生。这时候你要反思一下自己这几段恋情,看看自己的恋情属于哪种故事,能不能想办法把它变回一个好的故事,变到喜剧中去,让自己的感情能够获得一个好的结果。 四、平衡我们内在的男女潜质。内在的男女潜质这个概念是卡尔·荣格提出来的,就是荣格认为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既有男性潜质,又有女性潜质,他用的词叫作男性原始意象和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是什么呢?比如坚强、纪律性、自控、坚定、理性,这是男性的原始意象的核心特质。女性的原始意象的核心是同情心、直觉、敏锐性、理解、全局观。这两组特质你说哪个好哪个坏,其实很难讲,它们是互补的。“荣格曾经说过,每个人身上都应该同时具备男性原始意象和女性原始意象。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许多美德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你能在保持理性的同时,还让自己直觉敏锐吗?如何才能既坚定又温柔呢?” 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很少有角色从一开始就能够做到平衡。在一开始就能做到平衡的很少,我举几个例子,比如《指环王》里的甘道夫,《亚瑟王传奇》里的梅林,这些人是从一开始男性意象和女性意象都很平衡的,就是理性和感性,方向感和细节都能平衡的。如果你的男性原始意象和女性原始意象太过不平衡的话,你会发现你很难跟他人融洽地相处。所以你需要去做一些修正,如果你体内的像理性这样的男性意象太少,你需要让自己多一些男性意象;如果你体内像敏感度、包容度这样的女性意象太少,你也需要让自己多一些女性的意象。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我们自己慢慢变得更加平衡的过程。 有两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平衡。第一个方法,就是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绝大部分人是不会跳出来看自己的,我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好,或者什么都不好。但是如果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话,我们可能会知道自己缺什么,需要再增加点什么。第二个方法,就是多为他人着想,无论是男女,你都要做到多为他人着想。 五、约会的时候不要总想着以结婚为目的。以结婚为目的这件事本身就让这个约会变形了。因为你一定会伪装自己,或多或少你都会伪装自己。而且你一定会向对方提出极其直接的要求和疑问,这都是非常减分的事。比如两个人一见面先问有几套房,这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太想结婚。约会只是一个诞生时间很短的产物,并不是最理想的认识异性、达成婚姻的路径。因为约会的时候人们太容易以结婚为目的,快速判断一个人。再加上现在的约会手段极多,一个单身的人可能天天都在约会,选择很多。我们前面说过,选择多了,就很难结婚。而且在约会的时候,人们会过分地注重外在品质。约会的时间这么短,要了解对方,很容易只看长得好不好看,个子高不高,有没有车,有没有房,月收入多少,有没有本地户口,是不是公务员等等,就是有很多这种外在标准。注重外在标准有什么问题呢?外在条件会让我们喜欢上一个人,但是只有内在的美才会让我们爱上一个人。我们要进行有效社交。有效社交最好的场合是哪儿呢?工作和生活中。这和我们之前讲的《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那本书有一个核心的宗旨就是你的恋人就在你生活中的五个街区之内。所以你每天上班的时候,要把自己打扮得好看一点,不要邋里邋遢地上班,要不然机会到面前都放过了。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更容易卸下防备,因为大家是同事、朋友,甚至都不知道谁是单身,我们可以本真地生活。 六、坦然面对承诺。什么叫坦然面对承诺呢?就是当两个人从一开始约会、吃饭,互相觉得对方都还可以。等到两个人开始牵手以后,你就会发现这段感情认真起来了。一旦认真起来了,有两种倾向是很糟糕的,一种倾向叫忽冷忽热,一种倾向叫一厢情愿。什么叫忽冷忽热呢?比如这个男孩跟你谈恋爱,一开始很高兴、很热情,你们在一起了以后,你一热情,他就躲起来了,就经常不出现了。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是因为他既希望有陪伴,又害怕失去自由。每一个人在这一生中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解决亲密和独立这两件事的矛盾。很多人在文学作品中把单身生活描述得特别美好,比如周末回到家自己泡个澡,放音乐,想听什么就听什么,点一杯鸡尾酒,然后放一部电影给自己看。这个叫独立,是有美好之处。但是你想想看,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你阑尾炎发作是什么感觉呢?单身的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没人照顾。还有过节,别人都回家,你一个人在大街上逛,餐馆都不开门。所以,人们总是要处理亲密和独立之间的矛盾,我们希望独立,但是我们也渴望亲密。因此,有很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就是一会儿觉得很孤独,要赶紧谈恋爱,谈了两天又觉得好烦,然后躲回去,这个就叫忽冷忽热。忽冷忽热会导致两个人没法好好谈恋爱,搞不好就分手了。另外一种倾向是一厢情愿。一厢情愿就是刚开始谈的时候,这个人连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然后开始规划在哪儿买房子,装修怎么弄,你家出多少钱,我家出多少钱,把对方吓得赶紧跑。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呢? 这跟我们童年时的依恋关系是有关的,我们讲过很多关于依恋关系的书。最基本的依恋方式有三种,一种叫作安全型依恋,如果你小时候是健康的依恋关系,你跟父母关系很好,父母不回家,在外边忙,你也不会太难过,他们回来,你跟他们也相处得很愉快、很开心,这个叫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人长大了以后会比较容易处理两个人相处的度,这个度把握得比较好。 另外两种依恋也很常见,一种叫作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的人会觉得“我为了能够不受伤害,你们不跟我在一块儿也挺好,你们别回来了”,回避型依恋的人长大了以后容易忽冷忽热,总是若即若离,跟另一个人的关系太近他就受不了,他就要撤。 另外一种叫焦虑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就是父母不在家我就哭,你要走我就哭,你要出门我就哭,焦虑得一塌糊涂。焦虑型依恋的人长大了容易出现一厢情愿的状况,就是一旦抓住一个机会就黏着不走了。 忽冷忽热和一厢情愿这两种情况都是有问题的,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意识到自己到底是哪一种。意识到以后,从小事做起,给自己设置一些考验。比如你觉得自己很黏人,你可以试着两天不见对方,一天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