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危害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13/6326476.html第六节 心系基础证 (一)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证指心火内炽,上炎下移,扰神迫血,以心烦失眠、舌赤生疮、吐衄、尿赤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 1.证候表现 心烦失眠,发热口渴,便秘尿黄,面色红赤;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或舌赤生疮、溃烂疼痛;或吐血衄血或小便短赤、灼热涩痛;舌红苔黄,脉数。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心烦失眠,面色红赤,舌赤生疮、溃烂疼痛;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 病性特征: 发热口渴,便秘尿黄,小便短赤、灼热涩痛,或吐血衄血。 舌脉特征: 舌红苔黄,脉数。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病常见于口腔溃疡、心律失常等疾病。 ①口腔溃疡辅助检查: 颈部B超,口腔黏膜活检,口腔CT等。 ②心律失常辅助检查: 心电图等。 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心和病性为火(热),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清心泻火。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朱砂安神丸。代表药物有黄连、生地黄、竹叶、淡竹叶、栀子、木通、灯心草等。 (二)痰蒙心神证 痰蒙心神证指痰浊内盛,蒙蔽心神,以神志抑郁或错乱、痴呆、昏迷为主要表现的痰浊证。亦称痰迷心窍证。 1.证候表现 神识痴呆、神识不清或神昏;或神志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或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喉中痰鸣、醒后如常,并见面色晦黯,胸闷呕恶,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神识痴呆,神识不清,或猝然昏仆、不省人事、醒后如常;或神志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 病性特征: 面色晦黯,胸闷呕恶,不思饮食,喉中痰鸣。 舌脉特征: 舌苔白腻,脉弦滑。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证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疾病。 ①精神分裂症辅助检查: 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 ②癫痫辅助检查: 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 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心和病性为痰,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豁痰开窍。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温胆汤。代表药物有半夏、竹茹、陈皮、茯苓、天南星、苏合香、石菖蒲等。 (三)心气虚证 心气虚证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证。 1.证候表现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或有自汗,动则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心悸怔忡,胸闷。 病性特征: 气短,神疲,自汗,动则诸症加重,面色淡白。 舌脉特征: 舌淡,脉虚。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证常见于心律失常、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疾病。 ①心律失常辅助检查: 心电图等。 ②冠心病辅助检查: 心电图、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检测、冠状动脉造影等。 ③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辅助检查: 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腺B超等。 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心和病性为气虚,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益气养心。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养心汤。代表药物有炙黄芪、茯苓、人参、西洋参、甘草、大枣、刺五加、灵芝等。 (四)心血虚证 心血虚证指血液亏虚,心失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1.证候表现 心悸,失眠,多梦,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心悸,失眠,多梦。 病性特征: 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头晕眼花。 舌脉特征: 舌淡白,脉细无力。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证常见于心律失常、贫血等疾病。 ①心律失常辅助检查: 心电图等。 ②贫血辅助检查: 血常规、骨髓细胞涂片等。 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心和病性为血虚,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养血宁心。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归脾汤。代表药物有当归、龙眼肉、熟地黄、柏子仁、阿胶、大枣等。 (五)心阴虚证 心阴虚证指阴液亏损,心失滋润,虚热内扰,以心悸、心烦、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1.证候表现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病性特征: 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形体消瘦。 舌脉特征: 舌红少津,脉细数。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证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糖尿病性心脏病等疾病。 ①风湿性心脏病辅助检查: 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CT、MRI、心功能测定等。 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辅助检查: 甲状腺功能测定等。 ③围绝经期综合征辅助检查: 血清促卵泡激素(FSH)及雌二醇(E2)测定等。 ④糖尿病性心脏病辅助检查: 胰岛素水平、血糖及基础代谢率测定、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CT、MRI、心功能测定等。 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心和病性为阴虚,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滋养心阴。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补心丹。代表药物有生地黄、麦冬、天冬、玄参、百合、龟甲、酸枣仁。 (六)心阳虚证 心阳虚证指心阳虚衰,温运失司,虚寒内生,以心悸怔忡、心胸闷痛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 1.证候表现 心悸怔忡,气短胸闷,或心胸疼痛,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自汗,面色?白或晦黯,舌淡胖或紫黯,脉微细,或结代,或迟弱。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心悸怔忡,胸闷,心胸疼痛。 病性特征: 气短,畏寒肢冷,面色?白或晦黯,神疲乏力,自汗。 舌脉特征: 舌淡胖或紫黯,脉微细,或结代,或迟弱。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证常见于慢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①慢性心力衰竭辅助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肺吸氧运动试验等。 ②心绞痛辅助检查: X线、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冠状动脉造影等。 ③心肌梗死辅助检查: 心电图、放射性核素、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脑钠肽、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等。 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心和病性为阳虚,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温补心阳。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参附汤。代表药物有人参、附子、紫石英、羊红膻等。 (七)心阳虚脱证 心阳虚脱证指心阳衰极,阳气欲脱,以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 1.证候表现 在阳虚证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神志模糊或昏迷,或心悸怔忡,心胸剧痛,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舌淡或紫黯,脉微欲绝。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心悸怔忡,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 病性特征: 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口唇青紫。 舌脉特征: 舌淡或紫黯,脉微欲绝。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证常见于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 ①急性心力衰竭辅助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②急性心肌梗死辅助检查: 心电图、放射性核素、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脑钠肽、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等。 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心和病性为亡阳,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回阳救逆。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四逆汤。代表药物有附子、干姜、人参等。 (八)热入心包证 热入心包证指由于温邪侵肺,肺卫热盛,由卫分不经气分、营分,或不由上焦顺传中焦,而直接内陷心包所出现的以高热、神昏为主要表现的证。 1.证候表现 身体灼热、四肢厥冷,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难言,舌体短缩,舌色紫绛,可兼见气短,脉细无力,或汗出淋漓等。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难言,舌体短缩。 病性特征: 身体灼热、四肢厥冷,气短,或汗出淋漓。 舌脉特征: 舌色紫绛,脉细无力。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证常见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等疾病。 ①病毒性心肌炎辅助检查: 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血清肌钙蛋白、心肌肌酸激酶等。 ②急性心包炎辅助检查: 血常规、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MRI、心包穿刺、心包镜及心包活检等。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心(心包)和病性为热(火),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清心开窍。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清宫汤、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代表药物有莲子心、竹叶心、连翘心、牛黄、黄连、山栀、黄芩、石膏等。 (九)心包疫毒证 心包疫毒证指外感瘟疫热毒,塞闭头面清窍,以头痛如劈、谵语神糊、视物昏瞀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1.证候表现 头痛如劈,大热渴饮,干呕,狂躁,谵语,神识不清,视物昏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抽搐,或厥逆,舌绛唇焦,脉沉数,或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头痛如劈,狂躁,谵语,神识不清。 病性特征: 大热渴饮,干呕,视物昏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抽搐,或厥逆,唇焦。 舌脉特征: 舌绛,脉沉数,或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证常见于脑膜炎、颅脑肿瘤等疾病。 ①脑膜炎辅助检查: 血常规、脑脊液检查、CT、MRI等。 ②颅脑肿瘤辅助检查: 肿瘤指标、CT、MRI等。 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心(心包)和病性为疫毒,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清热解毒,凉血养阴,清利头目。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清瘟败毒饮、神犀丹。代表药物有石膏、生地黄、黄连、栀子、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牡丹皮、竹叶、淡豆豉、板蓝根、金银花、天花粉、石菖蒲、紫草、石膏等。 (十)小肠实热证 小肠实热证指心火下移小肠,膀胱气化失司,以小便赤涩疼痛、心烦、舌疮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 1.证候表现 小便黄热短赤、灼热涩痛,尿血,口渴,脐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小便黄热短赤,小便灼热涩痛,脐腹胀痛。 病性特征: 尿血,口渴。 舌脉特征: 舌红,苔黄,脉数。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证常见于尿路感染等疾病。 尿路感染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尿细菌学检查、肾功能检查等。 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小肠和病性为火(热),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清心火,导热下行。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导赤散、凉膈散。代表药物有生地黄、大黄、朴硝、栀子、黄芩、连翘、竹叶、淡竹叶、木通、灯心草、车前子等。 (十一)小肠气滞证 小肠气滞证指各种原因致使小肠气机不畅,引起以少腹胀痛为主要表现的证。 1.证候表现 少腹胀痛,肠鸣,疝气疼痛,苔薄白,脉沉弦或弦滑。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少腹胀痛,肠鸣。 病性特征: 疝气疼痛。 舌脉特征: 苔薄白,脉沉弦或弦滑。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证常见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疾病。 ①急性阑尾炎辅助检查: 血常规、腹部B超、X线、CT等。 ②肠梗阻辅助检查: 血常规、X线等。 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小肠和病性为气滞,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行气止痛。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天台乌药散或橘核丸。代表药物有乌药、木香、青皮、川楝子、延胡索、橘核、枳实等。 (十二)瘀阻脑络证 瘀阻脑络证指瘀血犯头阻滞脑络,以头痛、头晕及血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1.证候表现 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健忘,失眠,语言不利,甚则神昏、半身不遂等,舌质黯红或边有瘀点,脉沉涩或弦滑。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头晕,头痛,健忘,失眠,语言不利,甚则神昏、半身不遂。 病性特征: 头痛如刺,痛有定处。 舌脉特征: 舌质黯红或边有瘀点,脉沉涩或弦滑。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证常见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辅助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经颅多普勒检查、颈动脉B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颈椎X线、颈椎CT或MRI、头颅CT或MRI等。 ②脑梗死辅助检查: 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等。 ③脑出血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头颅CT、脑血管造影、脑电图等。 ④蛛网膜下腔出血辅助检查: 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等。 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脑和病性为血瘀,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化瘀通络,醒脑开窍。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安宫牛黄丸、通窍活血汤。代表药物有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血竭、丹参等。 (十三)脉络痹阻证 脉络痹阻证指血液运行不利,痹阻脉络,以舌紫黯、脉涩无力为主要表现的证。 1.证候表现 肢体无力、发凉、酸痛、麻木;或下肢脉络隆起、迂曲变形,伴有酸胀疼痛;或手足麻木刺痛,皮肤苍白发紫;舌紫黯,有瘀点、瘀斑,脉涩无力。 2.组合原则 病位特征: 肢体无力、发凉、酸痛、麻木,下肢脉络隆起、迂曲变形,伴有酸胀疼痛。 病性特征: 手足麻木刺痛,皮肤苍白发紫。 舌脉特征: 舌紫黯,瘀点、瘀斑,脉涩无力。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本证常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下肢静脉曲张、雷诺现象及雷诺病等疾病。 ①多发性大动脉炎辅助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眼底检查、多普勒超声、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血管造影等。 ②下肢静脉曲张辅助检查: 深静脉通畅试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等。 ③雷诺现象及雷诺病辅助检查: 激发试验、指动脉压力测定、指温恢复时间测定、指动脉造影和低温指动脉造影等。 临床症状必须要体现藏象病位在脉和病性为血瘀,但所有症状不必悉具。 3.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通脉。 4.代表方药 代表方有温经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代表药物有当归、芍药、川芎、桂枝、阿胶、牡丹皮、地龙、红花、桃仁、穿山甲、大黄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hrhy.com/mxlw/112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