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医院网站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8598871.html 肿瘤早筛!刻不容缓!!! 世卫组织IARC最新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显示,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为万例,我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为万人,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3.7%,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远超其他国家。这就意味着全球新发个癌症患者当中中国人就有23个。 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数为万例,我国癌症死亡病例数为万,占全球癌症死亡总人数的30%。意味着平均每天多人死于癌症,每分钟有将近5人死于癌症。我国总体癌症死亡率为65.6%,美国总体癌症死亡率为26.7%,是美国总体癌症死亡率的2倍之多。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而三分之一的癌症也可以通过癌症筛查及早发现并作出明确诊断。 我国癌症死亡率较高主要还是由于我国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人群还相对较少,人民群众主动进行防癌体检的意识比较淡薄,因此许多癌症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是癌症中晚期了,治疗效果就比较差。因此要想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肿瘤早筛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关于肿瘤筛查的几个问题。 肿瘤筛查是什么? 生活中很多老百姓认为体检无非就是抽血、拍片。我们常说的常规体检其实就像个大筛子,先把“大石头”筛出来,但许多小石头可能就成为“漏网之鱼”。常规体检并不能检查所有脏器,因此在未检的脏器中就存在肿瘤风险。 肿瘤筛查是医生在对受检者进行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常见癌症所进行的肿瘤筛查,可以发现部分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以便医生及早进行早期干预。 在进行肿瘤筛查前,通常情况下医生会仔细询问受检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既往病史与家族遗传史等信息,再有针对性地为受检者制定肿瘤筛查计划,常见项目包括:影像诊断(超声、钼靶、低剂量CT)、肿瘤标志物检查,必要时还会对受检者进行内镜检查。 为什么普通体检有时很难查出早期癌症?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家平时所说的常规体检是什么? 普通体检其实咱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检查身体运作功能的基础体检,主要项目包括: 1常规体检 检查项目:身高,体重,血压,视力 这部分体检主要监测身体常规功能指标,它可以对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警示作用,但对早期肿瘤几乎没有任何预警信息。2血常规 检查项目: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数,血小板含量,淋巴细胞数等。 血常规检查就是大家常说的“实验室生化检查”。但是受检者除非针对甲胎蛋白(肺癌预警指标)去做专门的检测以外,其实普通的血常规也不能对早期肿瘤做出预警信息。3超声检查 检查项目:针对肝、胆、脾、肾、子宫、乳腺等器官的超声检查。 除了超声检查以外,常规体检还通常包括心电图,x光,B超等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或X光检查,如果部分器官出现结节/阴影部分:如甲状腺、乳腺、肺等器官,可以针对相关器官继续完善肿瘤检查项目。因此我们说影像学检查对部分器官的肿瘤筛查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对于肠胃消化道等器官的其他肿瘤往往难以做出有效诊断,也无法起到有效预警信息。因此我们说常规体检通常情况下无法有效诊断早期肿瘤。肿瘤筛查需要挨个做一遍么? 许多人说:那我在做肿瘤筛查时是不是应该把所有项目都做一遍啊? 其实在此并不建议将全套项目做一遍,其一是避免经济负担,其二是胸片、CT等肿瘤检查本身对身体具有一定损伤。 5中华医学会发布的“1+X”健康体检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最新发布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指出应当将居民体检大致分成基础项目和个性化项目,也被称为“1+X”健康体检。 “1”是基石,就是居民一般体检所包含的常规体检项目。 “X”则需结合受检者的工作环境,性别,年龄、疾病史或家族史等信息为受检者做出个性化的体检计划。 受检者既往有过良性肿瘤病史、家族有两个或以上患肿瘤的受检者、长期工作暴露接触辐射或化工类物质的受检者,以上受检者均属于肿瘤重点高危人群,应半年甚至三个月进行肿瘤筛查。 五大常见恶性肿瘤高危人群及筛查方法 1肺癌 肺癌高危人群 年龄为50~75岁 每年吸烟大于等于20包(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 长期被动吸烟 石棉、铍、铀、氡等接触的职业暴露史 慢阻肺或慢性肺纤维化病史 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 每年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若查出肺内结节,需遵医生建议,或专科就诊进一步检查、监测。 2肝癌 肝癌高危人群 年龄40~69岁 患有乙肝、丙肝,或携带乙肝、丙肝病毒 肝硬化者 有酒精肝或其他肝病 有肝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 中低危人群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 高危人群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建议受检者应该同时完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等检测,如发现异常受检者应及时进一步做增强CT检查。 3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年龄45-74岁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本人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 曾患肠道息肉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长期慢性便秘或慢性腹泻且连续2周出现黏液血便等肛肠症状 筛查方法 一般人群:每年一次粪便隐血试验(FIT);每1~3年做一次粪便DNA检测;每5~10年一次精细放大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以第一次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次检查时间。 4胃癌 胃癌高危人群 45岁以上 长期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 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癌前疾病 吸烟、嗜酒、喜食腌制饮食等不良习惯 有患胃癌的一级亲属 筛查方法 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一17检测、幽门螺杆菌等检查可每年进行筛查;发现异常后建议受检者做精细放大胃镜检查,有胃癌家族史应根据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排除风险。 5乳腺癌 乳腺癌高危人群 年龄45岁以上 有50岁前患乳腺癌的一级亲属 有对侧乳腺癌史 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 筛查方法 45岁后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彩超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可每1-2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摄片检查。 小编/桑格林扫码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hrhy.com/mxlw/14244.html |